媒体聚焦所在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 - 媒体聚焦

长江润发:为“第三次腾飞”插上科技翅膀

来源:张家港日报 时间:2013/3/21 14:28:27
 

日前,记者走进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精度电梯导轨车间,3.3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干净整洁、机器轰鸣。“我们运用了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电梯导轨全自动生产线后,大大减少了工人的数量和工作强度,不仅如此,还有效地提升了环境质量和产品精度。”公司负责人介绍说,这条生产线从2010年8月开始研发设计,今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,与国外进口生产线相比成本只要三分之一,但是产量却翻了一倍,对实现电梯导轨生产的科技化、自动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
“以拉床为例,从国外进口一台要1500万元,而自主研发,一台仅需650万~700万元,成本降低一半多。经过试运行,传统工艺制造1根导轨,各工序需要通过20位工人才能完成,而全程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后,只需要8位。”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条生产线还是专利产品的集合。其中的自动精校机,由公司与南理工及一些设备厂家共同研发,是国内首台导轨直线度自动整形机,目前已申请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之中。

过硬的产品质量让“润机股份”的电梯导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话语权,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目前,“润机股份”已成长为世界前三、国内第一的电梯导轨专业生产商。“今年企业自主研发的两条高精度电梯导轨生产流水线,预计能为企业带来1.8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。”“润机股份”负责人说。

“润机股份”研发的高精度电梯导轨技术只是长江润发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,近年来,长江润发十分重视科技创新,以自主研发、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等方式,提升了集团技术水平,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的光明大道。

企业的持续发展来源于科技创新。2012年,长江润发依靠科技支撑和人才引领,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,不断挖掘新兴产业落地。“润机股份”二期3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已投入使用,三期3.3万平方米的厂房也已基本竣工。新项目开发方面,“润机股份”与中科院就合作开发纳米印刷产业达成共识,签订合作协议,项目的落地正在推进;润发重工装备制造业也在积极推进。

“企业只有提高国际、国内市场的竞争力,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。”集团负责人说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,2008年,长江润发与清华大学的院士合作,在苏州第一家成立了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。除了院士工作站,长江润发还建立起了博士后工作站、研究生工作站和省级技术研究中心,这些科研机构的建立和运行,更加推动了公司产、学、研合作的开展,长江润发已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,如清华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机床研究所等,同时还聘请了多名机械和冶金方面的专家,聘请了中国金属表面处理协会、中国家电协会等机构的技术专家为技术顾问,助推企业自主创新工作。

长江润发对于科技的重视换来的是硕果累累的科技创新成果。集团累计开发了高精度电梯导轨、彩色耐指纹板等科技产品50余只,其中9只获得了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。申报省市科技项目50多项;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,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件,授权外观专利103件。

在一个个扎实的举措面前,长江润发产业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,转型升级之路步伐矫健,企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。

产业是企业的核心,转型是发展的主线。“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传统产业科技化、传统产品高端化、传统管理信息化、传统人员知识化改革势在必行。为此,今年集团将加大技改升级,这也进一步要求各企业要不断强化技改创新,加快转型升级步伐。”集团负责人说。

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,而人才则是引领发展的决定因素。下一步,长江润发将继续深化人才培育工程,全面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,力争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、提升科技人才贡献等方面取得突破。“我们将有计划、讲质量地从各企业、科部级中层中抽调人员到集团公司任职,集团公司职能部门成员到车间轮岗,培养一专多能的管理人才。同时通过招聘、培训、引进等方式,不断补充大学生及高级管理人员到企业中,巩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。”集团负责人说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江人通过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移实现了经济“第一次腾飞”,本世纪初通过集体经济向股份制经济转移实现了经济“第二次腾飞”,如今,长江润发正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,建立以文化和技术核心为底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果产业化的进程,为以传统产业为主的长江润发插上资本和科技的翅膀,向着经济“第三次腾飞”的宏伟目标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