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聚焦所在位置:首页 - 新闻中心 - 媒体聚焦

长江潮涌汇豪情——记长江村党委书记、长江润发集团董事局主席郁全和

来源:张家港日报 时间:2013/7/18 14:51:35
 

编者按:今年以来,市委书记、市长姚林荣先后两次到长江村调研,详细了解村级经济发展、民生水平提升等情况,并寄予厚望:“长江村一直是老典型,希望继续当好老典型。”

位于江尾海头的长江村, 过去是一个人穷地薄的小滩涂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长江村也一跃成为全市的经济强村,竖起了一面新农村建设的旗帜。谈到长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,全村老少无不夸赞一个人,他就是长江村党委书记、长江润发集团董事局主席郁全和。

50多年来,郁全和把自己的全部心血、汗水、智慧、才华都奉献给了这块土地,在他的带领下,长江村由“苏南的苏北”的穷乡村,成为拥有“长江名花”美誉的全国文明村,实现了村变、人变、经济变、地位变,创造出了农村的发展奇迹。

当前,长江村、长江润发集团正积极部署着“第三次腾飞”的宏伟蓝图,通过资本运作、国际合作等战略发展措施,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,提高自主研发水平,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古稀之年的郁全和正以年轻的姿态,用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规划着长江村、长江润发辉煌美好的未来!

敢闯敢干 穷渔村一跃成为样板村

郁全和的一生注定与长江村的发展捆绑在一起。1959年,长江村还只是长江南岸一个偏僻的小渔村,那一年,年仅18岁的他成了一名生产队会计,当时他或许不知道,未来,他将会在长江村村史上写下多少辉煌。

1974年,郁全和成为长江村的“当家人”,任长江村党支部书记。一上任,他就带领长江人进行大规模、全方位的土地平整、新村规划及土壤改良工程。

问题接踵而来,无论如何引进良种、狠抓田间管理,长江村的粮食产量就是不见起色。围着田间地头不知转了多少圈,郁全和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:土地,要想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,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这种高低不平的地。

找到问题症结所在,就要尽快解决。于是,“房子靠边站,腾出土地来,面貌彻底改,增产再增产”。一场平整土地运动在长江村轰轰烈烈展开,经过3年零8个月的苦干,全村拆旧房建新房2000余间,挑土88万方,改造土地“三包面积”1147亩,硬是把全村高低不平、港汊纵横的田地平整为格田成方、道路畅通的新农村。

问题依然存在。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料,平整过的地不仅产量高不了,甚至还要减产,变成僵板地,可当时村里又没有本钱改良土壤,怎么办?多方学习考察,郁全和选中了成本低但产量高、肥效强的绿萍,可要将绿萍种好,却不是件容易的事,为此,郁全和四处学经验,学成归来,绿萍的问题也迎刃而解。田平了、地肥了、人勤劳,长江村的粮食产量直线上升。

之后,郁全和通过钻研学习,又在棉花晚茬夺高产、提高棉花单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,长江村开创实现了“三纲粮、双百棉”千亩粮田,并持续稳产高产,成为全县农业样板村。这是郁全和工作生涯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,不仅实现了祖祖辈辈追求的梦想,也为以后工业经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。

艰苦创业 “四借”方略开启工业之路

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,郁全和又开始思考新的问题:如何让老百姓手中既有粮又有钱?

1978年,改革开放的号角调动起了全国人民的创业热情,郁全和致富的神经一下子也敏感了起来,他响亮地提出要“改造长江大地,开创长江大业,巩固长江大本营,培养大批人才”。

1983年,因张家港港口扩建,长江村的大片土地被征用,同时,村里1000多名青壮年还被港务局招工。土地减少了,人才流失了,农业优势没有了,长江村该何去何从呢?郁全和没有被困难吓倒,他相信困难和机遇同在,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。

但此时的长江村家底薄,要钱没钱,要人没人,没有项目,没有技术,发展工业的基础一切为零。巨大的压力没有压垮这位坚强的领路人,他拿出当年发展农业的劲头,踏上发展村级工业的漫漫征程。靠着3台土纺车、8把瓦刀、9条旧船、几台手压胶木机、几台家用缝纫机和银行贷款2万元及群众筹集的35万元做家底,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。

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,郁全和总结出了很多经验,这些经验,后来被概括为“借梯上楼”、“借船出海”、“借智生财”、“借鸡生蛋”,统称“四借”方略。

功夫不负苦心人,在一次次的碰壁后,郁全和终于找到了苏州的合作单位,创办了长江村历史上第一个与国企联营厂——仪表元件厂。在成功办起了仪表元件厂后,郁全和又一鼓作气扩办了胶木五金厂、并线厂、服装厂等。长江村的村办工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

1989年,长江村工业发展迎来了新突破。当时,上海三菱公司加强电梯导轨国产化步伐,寻求合作伙伴。郁全和主动找上门去,创造性地用试制费用分文不取的方法,与对方签下了协议。长江村办起了第一个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企业——导轨厂。长江村的发展就此驶入了快车道。

但是,一个村办企业要生产如此高科技含量的产品,困难可想而知。但这些无法阻挡郁全和心中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。

郁全和自任厂长,组织了一帮技术人员和得力干将,没日没夜地泡在生产线上,苦干了14个多月,在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后,终于,国产第一根合格的电梯空心导轨问世了。300多个日日夜夜,郁全和吃住在试制车间,没有在餐桌上和家人好好吃一顿饭,没有在家里床上睡一个安稳觉。

产品生产出来,销路成了问题。郁全和亲自上阵,带领村支部几个委员当起了销售员,经常是大包小包地背着样品,走南闯北搞推销。凭着这股“走千山万水,吃千辛万苦,跑千家万户,说千言万语”的“四千四万”精神,长江村的产品打开了销路,赢得了市场。此后,郁全和主动对接上海市场,先后引进上海三菱、上海港机、上海浦钢等企业,长江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
开拓进取 领军企业引领长江村腾飞

1994年,此时的郁全和已完全跳出了小农经济的圈子,以现代企业家的眼光来审视村级经济发展。当年,长江村建成了一家国家级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——长江润发集团。集团成立之后,不断调整产业结构,提高产品档次,做大做强支柱产业,发展壮大集团规模。之后几年,相继建成了长江润发机械工业园、长江润发(宿豫)工业园、长江润发(东区)工业园,业务涉及导轨、型钢、耐指纹板、建材、港机、船舶修造,以及房地产开发、四星级酒店、小额贷款等产业,成为一家享有自营进出口权,具有一定自主产品研发能力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。

目前,公司拥有上市公司一家、高新技术企业2家,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机构,先后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先进单位、全国创名牌重点企业、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开拓创新奖等光荣称号。不久前,“捷星”牌电梯导轨获中国驰名商标,国际编号为5384号小行星还被正式命名为“长江村星”。

2012年,全村完成产值近40亿元,经济总量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000多倍,人均收入增长了300多倍,企业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,近十年达到平均四年翻一番的速度。

南北挂钩 把“张家港精神”带到宿豫大地

2001年,江苏省委、省政府从加快苏北振兴、推进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,决定由苏州市与宿迁市开展南北挂钩合作。2002年8月,江苏长江润发(宿迁)公司落户宿迁市宿豫区,成为苏州客商到宿迁投资的第一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。郁全和本人被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赞誉为“南北挂钩排头兵,富民强区促进派”。

南北挂钩的大背景,催生了长江润发的“精彩位移”。62岁的郁全和开始了从办厂到建设工业园新的创业实践。在“张家港精神”激励之下的长江人不断拼搏,不断进取,闯出了在苏北发展的全新道路。

开建工业园那年冬天特别冷,厂里安装设备,地基要打几米深。为了防止地基冻结,厂房内燃起了几十只煤球炉,一连几天,郁全和与工人们的眼睛都被煤烟熏出了结膜炎。正是在这股子精气神的带动下,短短4个月,园区实现了“三通一平”。

前后11年南北合作,郁全和在实践中有了深深的体会:苏南企业投资苏北,利益是纽带,双赢是关键。南北挂钩生命力要长久,必须办成一流的企业。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,长江村的产业转移,不是落后产业的搬迁,而是把技术成熟、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转移到宿豫,与这里的成本等优势结合,扩大产能,做大项目。如今,鑫宏铝业、金属制品、润发棉纺、耐指纹板、房产公司等6家企业个个兴旺。

在工业经济薄弱的苏北宿豫,取得如此业绩来之不易。郁全和粗略统计,合作的11年中,他从张家港往返宿迁300趟,按每趟700公里计算,总行程超过了21万公里。

然而,铁打的身体也经不起经年累月的操劳。在一次赶往宿迁的长途跋涉之后,郁全和又马不停蹄赶往宿迁市开发区管委会办事,年逾古稀的郁全和累倒在了这片让他始终牵挂着的热土上。然而,躺在病床上的郁全和却显得一脸轻松,他说,身体是累了,但是心却是暖的。对于11年来宿豫发生的变化,郁全和有着切身的感受。刚到宿豫考察时,规划中的工业园连汽车都不能进,现在变成了道路纵横、整齐划一的工业园。宿豫区领导多次表示:长江村到宿豫建工业园,对宿豫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,是给宿豫乃至宿迁带来的理念上的更新、作风上的转变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。

携手发展 村强民富奔向现代化

富裕起来的郁全和并没有忘记那些经济落后地区的父老乡亲。1997年,在郁全和的带领下,长江人走出了长江村,牵手安徽凤阳小岗村,并与小岗村结成了联动振兴的对子。多年来,长江村先后投资600多万元,帮助小岗村建起了“友谊大道”,扩种了600亩葡萄示范园,帮助小岗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。

2004年5月,长江村与“家底薄”、村民致富门路窄的韩家港村合并,组建3个新区。新成立的长江村,原长江村为中心区,韩家港分为东昇、东润、东发三区。

在郁全和的大力支持下,长江村加大了对东三区的投入,制定了“三年打基础,五年变新貌,十年大变样”的发展规划。9年来,东三区变样了,村民集资款、村干部的退休待遇这些“烂账”清算了,村貌一天一个样,亮路灯、改水质、建浴室、通公交,村民生活居住环境大大改善,新型医疗保险、老年助养金、困难补助等社会事业也都有明显提升,真正兑现了当年“并村并心、黄土成金”的誓言。

经济发展了,农民富裕了,郁全和却一刻也没有忽视三个文明建设,他说:物质文明是船,精神文明是舵,政治文明是保障。长江村把握好发展方向,成为典型,关键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了“三个文明”之间的关系。

几十年来,郁全和深深扎根长江村这片热土,靠忘我的付出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。他先后荣获江苏省劳模、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、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、江苏省第六届人大代表、江苏省扶贫明星、江苏省南北挂钩产业转移工作先进个人、“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”等光荣称号。
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郁全和虽年逾古稀,但依旧壮志满怀。他要“五年再建一个新长江”,带领长江村、长江润发集团实现新的腾飞。郁全和,这位挺立长江潮头的时代弄潮儿,正用长江人的情怀和共产党人的风范,为长江村的现代化建设、为党的光辉事业奉献他的全部精力。